序号 |
实词 |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说文解字 |
|
43 |
见 |
动 词 |
看见,看到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见本义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前,后用作“现”;由其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
|
见面,会见 |
移船相近邀相见。 |
|||||
谒见,拜见 |
曹刿请见。 |
|||||
召见,接见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
名 词 |
见识,见解 |
汝真女子之见。 |
||||
看见的东西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
用于及物动词之前,自己、我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
副 词 |
被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
动 词 |
xiàn |
引见 |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
显现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
44 |
解 |
动 词 |
剖开(动物)的肢体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衍生为解释、解说;解说为了让人“理解”,形成 “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引申为“解开”,又有“解救、消解”之义;解开后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 |
|
解开 |
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
解释,解答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理解,懂得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解救,消除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
消解,缓和 |
太后之色少解。 |
|||||
溶解,溶化 |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
xiè“懈”的古字,懈怠 |
胡虏益解。 |
|||||
45 |
就 |
动 词 |
趋,赴 |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
就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 “成就、成功、完成”;又衍生为 “担任、赴任”。 |
|
靠近,接近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上(车、路) |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
就职,赴任 |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
承受,接受 |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
成就 |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
完成,成功 |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
|||||
46 |
举 |
动 词 |
举起,抬起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举本义是“举起、抬起”,这个“举动”,活用为动词“举行、发动”;“举”是“由低到高”,故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 “应举”;举也是“拿、用”,引申为“占领”;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
|
拿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
举出,提出 |
聊举数人以训汝。 |
|||||
举行,发动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
攻克,占领 |
戍卒叫,函谷举。 |
|||||
推荐,选拔 |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
升起 |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
完成,成功 |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
|||||
形容词 |
全,合 |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
||||
尽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
名 词 |
举动 |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
||||
科举,科举考试 |
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
|||||
副 词 |
全部,都 |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
47 |
绝 |
动 词 |
断绝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绝本义是绳索断,引申出 “断”;比喻“横渡”;由“断”义可引申出“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路断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等。 |
|
绝交 |
不如早与之绝。 |
|||||
横渡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停,止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
绝命,死 |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
|||||
超越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
形容词 |
达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 |
以为妙绝。 |
||||
陡峭的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
隔绝的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副 词 |
很,非常 |
佛印绝类弥勒。 |
||||
完全 |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
|||||
48 |
堪 |
动 词 |
经得起,受得住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堪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
|
胜任 |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
|||||
能够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
49 |
克 |
动 词 |
战胜,攻下 |
既克,公问其故。 |
克本义是战胜、攻克,引申为“克制”,后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
|
能够 |
克终者盖寡。 |
|||||
克制,约束 |
克己复礼。 |
|||||
50 |
类 |
名 词 |
种类 |
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
类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 |
|
事例 |
举类迩而见义远。 |
|||||
动 词 |
类似,相似 |
佛印绝类弥勒。 |
||||
类推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
副 词 |
大都、大多 |
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