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然后知足

我的教与学

 
 
 

日志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2016-12-02 09:41:17|  分类: 课程改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许思宸  许典祥

1、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广东广州  510006);
2、湖北黄石第一中学(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互联网+”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创建属于教师个人的智能课堂,构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让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同步,能最大化实现“自主、协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课堂;博客;教育软实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网络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电脑、手机以无法阻挡之势植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讲台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平台,基础教育,正和其他行业一样,融入了“互联网+”时代。

所谓智能课堂,指的是教师利用互联网,以博客(空间、工作室)为载体,将线下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发布到网上去,实现线上线下课堂同步的网上授课、学习平台。这个合作、开放的平台,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线上线下的协调融合、数据的共享等方面,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发展空间,也为智能化条件下共享教育教学成果、节约教学资源和协同发展、绿色办公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机遇

互联网既是桥梁,也是工具,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智能课堂,让日常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它借助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让教育教学随时发生。

(一)改变一个观念:教学,不再是在教室里发生的孤立事件

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纸质备课、课件展示、登台讲授、分发作业,一旦课程结束,教师收回备课本,切断电源,一节课就算完成。

没有人能绝对保证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心理学、生理医学和教育科学早已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逐渐衰减,接受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效果也会随着精神的疲乏而逐渐丢失。这些“必须”丢失的东西,如何让学生重新拾获?

通常,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程组织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每位学生,教师的课堂活动只能做到“关注中间,兼顾两头”,其中的必然结果是,总有些“学困生”会因为“饱胀”而消化不良,而“学优生”却会因为没有“吃饱”而需要“辅食”来增强营养。“学困生”的咀嚼、反刍、消化,需要延缓教学进程,但课堂教学任务很难为他们放慢“灌输”的速度,新课会根据授课计划照常开启;“学优生”不是单靠课堂教学就能培养出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位居“两端”学生的顾此失彼,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智能课堂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既然任何人都能从互联网上“反复”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把全部的教学活动搬到网上去?当有形的课堂戛然而止,记录着我们的教案、课件、作业讲解、重点批注、难点突破、教学反思、拓展延伸的全部内容,正在等待重启,那些在课堂上“必须”丢失的知识点还在,有助“学困生”反复咀嚼的“主食”还在,为学优生准备的“辅食”还在,他们可以在文字、图片、PPT、视频一样不缺的智能课堂里各取所需。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行“查漏补缺”,自主“增强营养”,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梦想。

不只是课堂教学,我们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学校德育、智能组卷、课业测评、考试分析、学生档案、心理辅导、家长学校、家校联通、信息发布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现。一个学段结束,智能课堂就是一套完备的“数据集”,它对教师后续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帮助更大。

(二)搭建一个平台:博客(空间、工作室)成为智能课堂载体

我们可以依托某个技术成熟、功能齐全的网站,以博客为载体,自定义一个网页,完成注册后,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分门别类的存放进去,它就成了一个与讲台平行的网络授课平台。它与一般意义的博客不同,它有强烈的创建目的,完全是基于教育教学的必需;教师在智能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与线下课堂同步,它是严谨的、科学的、有思想的、循序渐进的,也是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有了这个平台,无论课前、课中或课后,自己、同行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它既是课堂教学本身,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智能课堂里使用、分享自己的教案、课件、作业、活动、感悟、反思等,在惠及自己的同时,也惠及他人。线上课堂还可以利用私信、留言板和评论等功能,完善探讨、交流,答疑、解惑,纠错、勘误等教学环节。

当下“网红”教师给了教师以有益的启示,除了“营利”,剩下的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我们甚至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智能课堂完全与讲台平行、与日常教学同步,它不是随意的、碎片化的,更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仅如此,“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还能让教学反思随时发生,我们可以在课后及时修复授课时出现的差讹与不足,再将修改后的文字、图片、图表、计算、PPT等重新上传,我们在智能课堂里发布的“教案”“学案”等常用常新。

智能课堂在草创之初,工作量大,但为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计,为实现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计,其辛劳是值得的、有意义的。无论教材如何编排,学科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常态化、连贯性、科学性,即使教材再版或改版,书本知识大多是“旧”的,牛顿定律、莎士比亚、元素周期表不可能“常新”。围绕教材和大纲,教师呈现在智能课堂里的教育教学活动,能让教师成为完美的“拿来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即使教学手段在更新,教学观念在改变,学情也在不断的变化中,但对比纸质教案,存放在智能课堂里的“备课本”和“工作手册”,更新更快捷。智能课堂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其实是在给教师自己减负。理解了这一层,教师当“趋之若鹜”才对。

很多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把班会、活动、评语、育人反思、家访日志、学情和成绩分析等班级管理事务全部搬到这个平台上去,智能课堂能“现场直播”学生的成长。多年以后,那些鲜活的图片、详实的数据、动感的视频、激扬的文字,能让每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青春足迹。智能课堂也是家长课堂,班主任的博客,天天都是家长会。家长通过智能课堂,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情况,也学到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有益东西;智能课堂是家校互通、互动的平台。学校教育不能缺少家长这一环,智能课堂,让家长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三)依托一样工具:手机、电脑是重要的学习工具

一些学校把“没收手机”当成治校理念,一些老师把“不许带手机”当成班训,都是对手机的误读;事实上,也根本做不到。将学生隔离在互联网之外,无助于教育的发展。

进入“互联网+”时代,手机除了通讯和游戏功能,应该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作为无法取代的“阅读器”和“学习机”,手机的工具作用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词典、题典;高智能化的手机,使用起来比电脑更便捷。基础教育发展到现在,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必将落后于时代。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即时使用电脑,手机却能如影随形。而且,浏览以文字、图片为主的智能课堂页面,相比观看微课视频,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依据教学进度,迁入互联网的线上课堂,其教材化、系列化、专题化程度更高,内容更丰富,知识更全面,体系更完备,弥补了微课碎片化的不足。手机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我们不能因为“游戏”而因噎废食。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放免费WiFi,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2014年,法国总统奥朗德公布了法国基础教育教学数字化战略,法国将于20162018年投入10亿欧元用于建设数字化学校,鼓励老师利用互联网和数码技术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利用电子设备完成作业。法国国民教育部长娜雅·瓦洛·贝尔卡桑近日宣布,为推进数字化教育,保障学生获取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20169月新学期开学,法国将为初二年级所有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电子课本、在线习题、教学视频等数字化资源数据库也将于8月上线。

让每位学生拿着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进入课堂,我们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是,学校可以加大投入,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利用手机自主学习。虽然政府层面的大数据库尚未建立,但我们可以从搭建智能课堂开始,有意识的建立属于教师个人的“小数据库”。比如寒暑假,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清单”细化,放到线上,学生对照“清单细则”自主学习,通过“提交平台”及时收取作业。寒暑假期间的线下课堂停止了,但线上课堂的教学活动一直在发生,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探讨、提问、作业,还是教师的督促引导、答疑解难,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寒暑假期间的德育工作,也可以在线上进行——互联网,让教育教学不隔时空。

(四)利用一个手段:大数据、云计算

大数据通过对大量、动态、能持续的数据收集,运用云计算等方式进行更科学的分析,让人们获得更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大数据时代给智能课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常,我们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是通过常规考试进行的,但是,一次考试只能对前一阶段作出诊断性评价,空间相对狭小;要对整个学段进行评价,单靠阶段性考试成绩,很难作出客观、全面的诊断,而且,两次考试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漏洞,不利于教学的及时跟进。我们可以利用智能课堂里学生的阅读点击率、提问率和作业完成质量等建立一个数据库,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科发展进行前瞻性和后续性评估,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并将其诊断结果应用于后期教学。

囿于师资力量与教育经费的不足,中小学实行大班级授课制。智能课堂为学生预设的“留言”“评论”“私信”等专属的“提问空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及时解答学生“个人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考试”多样化、智能化。比如围绕一个知识点,给一部分“学困生”甚至某个学生单独设题考查,智能课堂通过“一对一”的网络空间能做到得心应手,我们只需要“私信”@他即可。这种个性化的“考试”,智能程度虽然不高,但它能保护学生隐私,避免课堂提问“答非所问”的尴尬,更有助于帮他解决“突出问题”。

单就学生成绩和个人发展而言,我们可以在智能课堂上建立一个数据平台。这些数据既可以通过平时积累的考试数据获得,还可以通过某个知识点的点击率、提问率和答错率获得。依托网络平台的智能课堂考试,与纸质的不同,它不必是一整套试卷,也不必每次都全员参与。智能课堂里的“考试”,可能是碎片化的,我们可以叫它“个性化作业”;考题可以在博客的访问量和关注度很高的回复、评论、留言、提问等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定性分析和知识点分类后提取。

“个体户”式的单打独斗不能形成教育教学的新格局,如果能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区域大数据库,那么,班级、年级和区域内学校就可以将各自的“小”数据发布到这个大数据平台上去分享。各学科教师就可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网络空间将诊断情况呈现出来,分享给学生和同行;学生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师藉此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互联网+”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云空间”,我们便可以开展“云工作”了。任何教学参考资料和教辅资料都比不上“云课堂”里的数据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效;智能课堂里的学情也不再是隐晦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准确了解学情变化。

我们迫切希望区域内学校能有组织的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数据系统,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日常教育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向教育的纵深处发展,区域大数据库一定会建立起来。

(五)实现一个愿景:实现教育公平,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的权利。提供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的“硬件”设施,往往是政府和社会事务,教师无法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招生制度、收费标准等环节有所作为,但是,我们可以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软件”支撑——能不能让智能课堂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软实力”,去助力教育的均衡发展呢?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2年,中国的网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跻身世界前列,“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如果说互联网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智能课堂就是教育的“软资源”,无论是谁,只要有网络,就能在智能课堂里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软资源”就能外化为“软实力”。相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师获得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多,他们将先进的理念聚合成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通过智能课堂,把这个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成果惠及任何地区的师生,智能课堂就可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层面上有所作为。

没有空调和塑胶跑道,农村孩子也必须面对同一份高考试卷;没有高大气派、设备齐全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农村孩子也能走进智能课堂,享有优质资源带来的均等学习机会。智能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里面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与城里孩子同台竞争的“软实力”;同时,智能课堂也是一个教师业务进修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提取、学习、探讨,来提升自己。借力互联网,惠及面广的智能课堂,至少能成为“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只要大家在行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智能课堂去传导、实现一个愿景:请让我来帮助你,请到我的智能课堂里来。

教育发展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有钱的教育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比教育经费充沛的学校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发展了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教师培训、教育管理、高效课堂、课程开发、资源共享等,智能课堂借助互联网的分享功能,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扩散开来,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创建中来,这个资源库就会愈发丰富。让广大师生“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让智能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软实力”,成为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动力,是智能课堂的理想之所在。

(六)澄清一个误解:智能课堂的键盘忽略了汉语读写能力?

立足于“互联网+”的智能课堂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汉字读写能力?不会。以语文为例,很多作业必须手写完成,汉语必须朗读,我们只需做些改进即可。比如将汉字书写比赛、作文、作业等拍照、扫描或截图,将朗读、演讲比赛等活动过程录像录音,发布到智能课堂“秀迹斑斑”“好文展台”“完美任务”等栏目中,以体现汉语的读写能力。跟传统的黑板报相比,张贴在黑板报上的纸档,一段时间后就会烟消云散;智能课堂更像是一个巡回展出、永不闭幕的大展厅。多年以后,那些永存互联网的“读写”资料,正不时地被它的主人导出,发布到“自媒体”或“新媒体”(朋友圈)上。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无论当时多么稚嫩,也绝对能“听取‘赞’声一片”。

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同志在2016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将网络空间定义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一个人一生中的一大段时间都在“网络教育空间”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里生活过、成长过,他们曾经的学校可能不复存在,有形的教育印记也会褪色,但是,那些存放在智能课堂里的美好记忆,即使小到一道作业题、一次课外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都是生动鲜活的。美丽的汉语,正是这个共同精神家园的砖瓦与基石。

二、“互联网+”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快捷、环保、高效

即使是农村边远学校,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网络、电脑、投影仪,已经成为普通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备课教案、作业布置、习题解答等,如果能事先存放在智能课堂里,无需纸质备课本,无需PPT,开机即能上课。需要引用的资料,加一个超链接即可,其课堂容量和跳转速度远非黑板播种、粉笔耕耘、纸质呈现可比。

智能课堂利用网络进行的无纸化教学,催生了学生的无纸化学习,这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的线上作业,学生线上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公开评析;个性问题,出于保护孩子自尊的需要,则可以私聊。我们不必再像以往那样,把学生拉到办公室去耳提面命;智能课堂的作业“面批”不再是抽取,而是全覆盖。互联网将教师碎片时间的作业处理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学生则可以利用吃饭、喝水、上厕所的“点滴”时间,“观看”教师的“面批”。

以往,学生很多不必要的支出都浪费在纸张上,随着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滥订乱发资料、乱收资料费的现象被遏制。教师在智能课堂里呈现的备课资料和教辅资料,弥补了必用资料的不足。特别是高三学段,复习备考的“耗材”大,智能课堂提供了巨大的库容。以前是印刷品堆砌,现在只需一个链接;纸质资料用完即丢,电子资料能永久保存。“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不逾矩,不断货,是双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网络研修”,更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利于养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可以反复“翻阅”教师的教案,订正错误,完善自我。我们一直倡导的“自主、协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只有在“互联网+”背景下才能得以实现。

教师在智能课堂里存放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有序的系列。依托教材的章节,按照授课时间的顺序,分门别类“码放”在智能课堂里的教案,可以随时更新、循环使用、快速查阅,既经济又便捷,为教师下一个教学周期的教育教学带了更大的便利,远非纸质备课本可比。

博客是个功能强大的自媒体,编辑器完备,课件、图片、图表、音乐、视频、链接等可以随意插入。如果在教室里放置一台录像设备(一个三脚架、一部手机即可),我们就可以把任意一节课录下来,然后把“录课视频”插播到相关的网页文档里去,智能课堂的内容会愈发丰富。这些随堂视频,虽然不像在录课室里录制的那样精致,但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也没有雕琢痕迹,更接日常课堂教学的地气。

我们曾经力推“翻转课堂”,但是它未必能适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实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布局的调整,大量的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即使不是寄宿制学校,从早自习到晚自修,学生的在校时间也很长,他们很难获得可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外时间,“学生在家完成知识学习”显然不可能;在校期间,也很少有学校能为学生配置随时可用的电脑,若是让学生用手机去“翻转课堂”,上“慕课”看“微课”,单是流量,也吃不消。失去了这些“物质条件”,“翻转课堂”课前的“信息传递”就失去了保障,课内的吸收内化也无从谈起。碎片化的“微课”也不能像基于课堂教学的智能课堂一样,形成科学、连贯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我们也曾建立过远程教育系统,但因为没有形成“具体而微”的课程化体系,加之维护未能即时跟进,出现“局域网”卡顿、延时等技术问题在所难免,不大适合常规的教育教学。远程教育系统和教师研修平台一样,往往仅供教师业务研修,并非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搭建。将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智能课堂,是个课程化系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创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网合一”“人机合体”。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智能课堂是互联网教育教学的发展成果,如果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智能课堂,就能实现学校之间、家校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惠及边远山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全体师生。智能课堂的生动与鲜活,便捷与灵动,原创与再造,自助与分享,互利与互惠,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飞跃。

三、许典祥“智能课堂”教育教学实践

我一直担任高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8年前,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然后知足”,我把它逐渐打造成了与线下课堂教学平行的线上智能课堂,现在,里面有27个栏目、3000多篇日志和15000张照片,阅读量过百万。班主任工作、日常教学、学生活动等都呈现在里面。2015年教师节,在我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黄石市十佳师德标兵”和“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之际,黄石电视台制作、播放了“许典祥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专题片,专门介绍了我在这方面的探索。

我的班主任工作呈现在“悟人子弟”“班头事务”“成长视频”“家长学校”“望你成功”“美是美图”“秀外慧中”“学期评语”“有求必应”等栏目中。活动开始前,打开网页讲解详细方案;班会开始时,展示文字、图片或视频。班会课不再是班主任吐沫横飞的枯燥演说,而是影音画的生动展现;班会课不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家长也可以通过预录的视频或语音“参加”班会。智能课堂是个全开放的空间,活动结束,家长和学生都可以自由进出。

智能课堂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可以是校外学生。2014年底,一个辍学的外校高三学生突然到我的博客里反复留言,连隐私都不回避:“父亲撑不了几年,母亲与人私通……”他希望通过打工纾缓痛苦,可是老板却让他倍感挫败。既然我的课堂是开放的,我就必须做到有求必应,而不管他是不是我的学生。我打开手机博客,随时随地回复他、安慰他,甚至帮他调换了工作。我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不为将来留下遗憾,几个月后,这个曾经厌世的孩子终于回校参加了高考。

就日常教学而言,我的教学活动,包括备课、授课、微课、反思、课堂活动、教辅资料、作业布置、作业解答等,根据教材章节和授课时间顺序,分类陈列在“教案呈现”“课程改革”“高考专递”“语文市场”“好文展台”“完美任务”“疑难集结”“字里行间”等栏目中。任何人都可以在我的智能课堂里各取所需,也可以及时点评,帮我改进。

201512月,我主讲全市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课“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我打开博客,直接进入智能课堂,开始上课。图文并茂的博客网页,内容更详实,环节更清晰,课堂更高效。课后,我将授课视频插播到页面,并根据评论和留言板中的反馈信息,重新修改教案,更新页面,让这节可以重启的复习课得以完善。最后,我将这份教案改写为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63月上旬刊上;这篇融合了授课教师、听课老师和学生智慧的论文,如今又回到智能课堂,赶上了四月份的第二轮复习。

四、结束语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课堂 - 黄石老鼠 - 黄石老鼠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以及更多老师的参与,同样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智能课堂,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评论这张
 
阅读(27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