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然后知足

我的教与学

 
 
 

日志

 
 

东扯西拉话语文  

2016-04-22 11:12:12|  分类: 语文市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不久前,做了一套卷子,其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选用的是清代沈德潜的《过真州》。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第二题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对全诗的阅读和理解进行考查,有难度,但也不难。知识面比较广的孩子,能努力得分。

我已经告诉他们了,答题,先看分值,再定要点,然后才可以答题。本题赋6分,显然是3个要点。数学成绩稍好一点的,就知道6可以被多少整除;若是不能整除,阅卷的人如何公平给分?6不是也可以被2整除吗?那不是2个要点?错。6分阅读题,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文,没有那么“贵”的题,也没有那么容易得的分。

现在的问题是,得挖空心思找到3个要点。换句话说,问“哪些”,首先得确定“个数”。

顺着标题、作者和注解读,这一点,我在“五‘读’俱全”里讲得很透,他们懂。

读标题得知,“过”是“路过”,凡“途径、路过”某地之人,都是陌生的过客,行色匆匆,羁途苦旅,常识待见。就算是“垂杨绕岸”“野店酒香”,也赖不住一个“寒”字,外加一个野外的“野”:“寒”“野”之处,肯定不是“我”的家。羁旅中人,最架不住美景和酒香,架不住“人归去”“鸟飞回”,越是美丽,越是哀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诗之常情。有什么好说的呢?前四句从岸边美景写到野店酒香,再到船帆收起,渔人散去,白鹭飞回,该回家的都回家了,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自己,在暮色四合中独自倾倒羁旅苦水。以乐景反衬哀请,明摆着的事。2分拿了。

五六句得扣着“残”“零”二字思索。“残”是“残缺”,“零”是“飘零”。那么多的景色,为何独选“屯田墓”“ 魏帝台”这些破败的遗迹?(密切关注注解)羁途苦旅中的孤独无依,不言自明。表现手法当然也简单,不过用典而已,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和烘托。注解已经提示了一层,只不过没有出现“用典”二字罢了。又拿了2分。

关节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的关节在“离思”,“离思”的关节在“离”。说起“离”,猛然想起的词语是“离别”“分离”,这很不错,有助于答题;但未必能答得准确。

如果前面讲的那些,课堂上我是一笔带过的;那么,轮到这个“离”时,我突然就抛开了试卷,开始鬼扯起来。东扯西拉是我一贯的做派;不东扯西拉,如何显我“英雄本色”?不买点东西给他们,他们就不知道老师有多“老”!

“离”,在诗词歌赋中,能让你想到什么?第一个问题抛出。

每到我把试卷放下,把眼镜摘下,他们就知道,我要开始卖关子了,我要开始涮人了,我要开始无理刁难了,兴许是平常被我咋呼怕了,每到这个关节,教室里最多也只闻少量 “唧唧复唧唧”声,可以忽略到几乎听不见。

我的“备课”里只有标准答案,没有我下面要扯的、想扯的这些。

腐朽的脑袋里,开始翻滚着“离”——离骚的离,离离原上草的离,彼黍离离的离……但是,我不能全说,全说了,有几十米长,估计一节课都不够扯。

我突然提到了《离歌》,歌名儿一出,教室里惊闻“哇!”的一声尖叫。

提到信乐团,是我在此前一秒完全没有想到的,我完全没有“备课

“哇!”

“唧唧复唧唧”的课堂一下子炸开了锅,整个教室都不好了,人影晃动起来,嘈杂声里,估计还有“哼唧”声。谁不知道《离歌》?谁不知道信乐团?

沉寂苦闷的课堂,终于回到了我想要的样子。

我差点就唱了出来,但还是抑制住了,我怕扯得太远,把语文课弄成了音乐课,我可不敢在语文课堂上唱“离”歌,离题万里是有罪的。

我只好选择了背歌词:“只剩离歌……辛酸离歌……听见离歌。”

这个“离歌”的“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啥意思?

教室开始安静下来,瞌睡的孩子也被吵醒了。对不起,打扰了他的春梦。

至少是从《诗经》里来的。我开始卖“老”。

我开始背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遇到熟悉的句子,下面居然有了应和声。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又突然想到了《天下无贼》里黎叔的一句经典台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就是从这里抄去的。这个离题太远,我没说。

这首诗的标题就叫《黍离》,我说。

周王室败亡东迁之后,周人经过故都,看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夷为平地,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此后,人们就把亡国之痛、离家之苦称作黍离之悲。我继续说。因为激动,把个“黍离”的“黍”字差点少写了一点儿。

“离”就是“离离原上草”的“离”!我说,形容植物长得茂盛。“黍”就是下一句的“稷”,“社稷”中的“稷”,两个字的偏旁都有“禾”,俗称“黄米”,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能酿酒,做粑粑,泛指食物。“社稷”中的“稷”由食物指代谷神,“社”是土神。

【接下来的一次练习,正好考了“社稷”的文化常识,此题的卷面表述刚好相反。不认真听课,是他们的损失。】

网络上喜欢把警察称为“警察蜀黍”,为何?“蜀黍”与“叔叔”谐音,警察叔叔就中枪了,这可是一种带有喜欢性质的调侃,其他各路“叔叔”都没有资格称作“蜀黍”,所以这个昵称最终被“警察蜀黍”默认了。知道“蜀黍”啥意思吗?“不知道!”十分响亮的回答。北方人把高粱就叫“蜀黍”!现在知道了吧?这个称呼,肯定是幽默的北方人“创作”的。甜甜的、糯糯的高粱,可以熬糖,可以做粑粑,有一种糖就叫“高粱饴”。脱了粒的“蜀黍”还可以做扫帚呢!

扯远了,赶紧回来。现在知道“临江动离思”是啥意思了吧?就是羁旅中人思念家乡!

再看看那个“亭畔笛声”。一听到笛声,你就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太幼稚,难不倒他们。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让背诵来得更猛烈些!

不愧为文科生,知道得还蛮多的。好!

一起掰着指头数:古诗词中的“笛声”“猿声”“乌啼声”“蟋蟀声”“雁叫声”“嘶鸣声”“风雨声”“雨霖铃声”“夜半钟声”“杜鹃啼血声”“万户捣衣声”“宿鸟叽喳声”“侵晨鸡鸣声”,都是用来触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么是想家了,要么是想人了。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表达什么感情?思乡之情,结合“哀”字,就叫做思乡之苦。再得2分。

所以我才在文章的开头说:“有难度,但也不难。知识面比较广的孩子,能努力得分。”

“老”袋里突然又冒出古人议论《阳关三叠》的几句来:“阳关三叠唱无休,一句离歌一度愁。南去北来无了期,离思嬴得恨悠悠。”“离歌”“离思”一伙儿出现了!可惜扯远了,下课了,来不及了。

关于这个“离”,我还有很多货要卖,只能等到下一个机会了。比如在他们第二轮复习资料的第47页,我就可以再次找到“抛售”的机会。

那是宋人林逋写的一首词,《点绛唇·金谷年年》。“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瞧,“离歌”又响了。

我突发奇想,如果2016年高考,突然就有“离歌”响起来,或者提到为何把警察叔叔叫“警察蜀黍,或者听到了其他的“声音”,我不知道他们能否记得,就在“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某天,我曾经在讲台上唱过“离歌”的!

不奢谈“课堂容量”,不妄想“猜题押题”,在最后一轮备考复习的课堂上乱扯一气,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扯出那么多东西,只巴望能碰到一坨狗屎,让大家走点狗屎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语文没边,教师没谱。

【课后反思:这节鬼扯课忙中出错,有个问题没有澄清——“离骚”的“离”不是“离歌”的“离”。“离骚”的“离”是“罹难”的“罹”,遭遇的意思,通假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即“遭遇忧愁”。得找个机会补上,或者祈求上帝保佑,不要考“离骚”;或者祈求考生路过此地,关注过了;否则,我就真的“离骚”了。】

 祝各位阅读愉快!周末愉快!祝博客的过客走狗屎运!

  评论这张
 
阅读(21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