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然后知足

我的教与学

 
 
 

日志

 
 

家长,请耐心等一会儿  

2018-04-13 10:02:08|  分类: 家长学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每周都有那么一两次,对面楼房的一户人家,总能传出家长的怒吼和男孩的暴哭。在父亲“跪下”的严厉吆喝下,多少有些刚烈的孩子被按在了地板上。接着便换成母亲的训斥。这种夫妻轮番上阵的批斗,往往能持续半个小时。

我不明白,为什么永远正确的家长,竟会养出一个漏洞百出的孩子。

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一些义愤填膺的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咬牙切齿,谈到邻居的孩子眉飞色舞,恨不得用言语的栗暴,把孩子的“榆木脑袋”敲个遍,将他的错误一次治愈,永不复发。

疾言厉色,往往容易让孩子变得老气横秋或性格乖张,如何改变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学会等待。我真的非常希望他们能把进攻的节奏放缓些,不要每次都让孩子一败涂地。

等孩子说完。无论探讨任何问题,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往往地位不对等,家长只要不同意,就会立即打断孩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修正”他。即使孩子说的是错的,也应该等他把话说完,因为没有人永远是正确的。家长随意打断孩子,匆忙“抢答”“呛声”,后果可能有两个,一是让孩子从此不敢再说话,即使盘问,也不答,“反正总是我错了,我还说什么?”他会想。其次,抢断别人的话,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应该以礼相待,其他场合中,性格乖张的孩子不容他人置喙的恶劣行为,可能“得益”于父母早前的“失礼”教育。

即使是假装受了委屈,通过哭诉打悲情牌,那也是孩子的天性——谁不想将错误风险降到最低?就算真的是孩子的错,也不要禁止他“狡辩”。不为自己犯下的错去申辩,除非孩子一出生就是圣贤,何况他的哭诉里也有合理的成分。将孩子全盘否定,势必影响他日后的判断力,让他从此学会了袖手旁观。处理“恶性事件”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申辩完,心平气和的指出错误,给出方法,耐心引导。

等孩子吃完。为着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家长在孩子一进屋,或是在吃饭、睡觉前就立即展开批评,是交流时机的选择性错误,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睡意,还会让孩子患上“问题梗阻”,正所谓寝食难安。即使要严肃谈话,也不能贸然发难,让孩子猝不及防。和孩子沟通,应该选择一个相对平和的话语环境,找准一个合适的交流时间,比如饭后散步、作业完成后。不能让孩子饱含眼泪吃饭、睡觉、做作业;尤其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随意数落孩子。

等孩子考完。孩子非常忌讳考试中途被家长问及“考得怎么样”,更不喜欢家长散布道听途说的消息。即使是出于同情、安慰、谅解的目的,也只能增加他的烦躁,影响后面的科目。考试成绩,如果他不愿说,就是他的隐私。不要暗示“给老师打电话了”,给孩子留下个“和老师串通好了”的坏印象,让他对老师心存芥蒂。如果真的考砸了,也要等他的心情平复并接受了“不好”的事实过后,才可以展开讨论,话题也应该从孩子的某个亮点开始,比如某个学科考得不错。“肯定”能让人消除戒备心理,愿意打开话匣子;其次,要注意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和指责,而是给他建议。建立在“讨伐”基础上的考试谈话,是毫无意义的;在孩子面前夸耀谁的成绩好,并不能激励他前进。

等孩子忙完。焦躁的家长总在埋怨孩子“太慢”,于是,走路催,吃饭催,洗澡催,上厕所催,像催命一样。尤其是大考临近。拧着衣服站在孩子的床前,把早餐、书包拿在手里站在门口……这些,会让孩子产生“大难临头”的压迫感。你越是催,他越是慢腾腾的;你再骂,他便停止了脚步甚至回头。孩子为何如此逆反?“催”出来的。

等孩子玩完。即使是犯了错的孩子,也会在玩耍中忘记错误;即使是成绩稀烂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快乐。家长不要急不可耐的把孩子从玩耍中“召回”,给他当头棒喝。这就好比突然给沸油加凉水,不良刺激会让孩子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突遇凉水的沸油,弄不好会灼伤人。家长试图将批评的盖子闷着他,也不能阻止他反感的内心。孩子在玩耍中的高兴情绪被突然终止,表面的服从就变成了屈从。就算他放下玩具回房去,也未必能顺利完成作业,反而会将怨气发泄在学习上,导致记忆力减退、学习功效低下。忽略孩子的天性,将“贪玩”看成是孩子的大错,是我们自己忘记了童年。即使孩子并非前途无量,也不能让他前途无“亮”。

如果说读书真的是“学海泛舟”,面对激流险滩,家长也只能是站在远处的岸上,而不是在船上。家长不能站在岸上大喊大叫、指指点点,让他乱了方寸,甚至放弃舵把。

半夜醒来,那个孩子语焉不详的哭诉犹在耳畔,可怜的孩子,才六七岁,就错误缠身、满盘皆输。“永远正确”的家长却没有发现,他的孩子已经开始桀骜不驯了,干嘛不能放慢话语的节奏,心平气和的等孩子把话说完? 

  评论这张
 
阅读(122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